中新網3月7日電 在3月7日舉行的政協第十二屆二次會議第二次全體大會上,全國政協常委、“全球治沙領導者獎”獲得者、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建言,改革沙漠土地政策,延長沙漠土地承包年限至70年到100年,為中國的沙漠治理提供持續動力和機制保障。
  王文彪根據自己26年來治理庫布其沙漠的親身經歷,用“五個離不開”闡述了沙漠的危害和治沙的重大意義。
  他在發言中談到,改善貧困離不開治沙。我國2/3國土在西部,1/3的西部是沙漠,1/3貧困人口在沙漠,土地荒漠化成為極度貧困化的根源之一。
  消除霧霾離不開治沙。 每一次霾的集中爆發,背後都少不了沙塵的影子。因此,消除霧霾除了“減排”外,更為關鍵的措施是“增匯”,就是通過大力建設城市公園和大規模治沙造林遏制霧霾,這也是美國30年代治霾的重要經驗之一。
  耕地拓展離不開治沙。我國26億畝沙漠中,7億多畝是可以治理利用的,而且至少可以改造出3—4億畝良田,相當於18億畝耕地紅線的1/6,可以大大緩解我國日益加重的土地壓力。
  經濟發展離不開治沙。我國產業化治沙已經取得了較好成效。根據庫布其治沙實踐經驗看,如我國可治理的沙漠全部得以利用,就能增加近2萬億的綠色GDP,就能讓2億多沙區人民脫貧致富,就能創造上百萬個綠色崗位,就能走出一條生態、民生、經濟平衡驅動、興沙之利、避沙之害的可持續發展之路。
  王文彪特別指出,社會穩定離不開治沙。凡是荒漠化嚴重的地區都是生態最脆弱、貧困人口最集中、也是全球最不穩定的地區。在我國,又往往是少數民族聚居區,荒漠化帶來的社會穩定問題比較突出。世界範圍內的慘痛教訓證明,荒漠化比戰爭更可怕。
  王文彪深情地表示,“26年來,治沙這條路走得很不容易,也很不踏實。不容易的是治沙周期太長,收益太慢;不踏實的是沙漠土地政策周期太短,不能實現循環發展。”他認為,沙漠土地的治理、修複到利用,開發效率和周期應該是耕地的三倍以上甚至更長,根據沙化規律,自然恢復1釐米厚的土壤需要上萬年的時間;人工治理也至少需要幾十、上百年的時間,而我國現行沙漠土地政策,一種是國有土地,另一種是像農村土地一樣最長承包期不超過30年,這連沙漠治理的一個周期也完成不了,更談不上治理沙漠的持久動力和長效保障了,因此很難滿足治沙事業的長周期、可持續發展。
  對此他建議,穩定沙漠土地承包關係並保持長久不變,延長沙漠土地承包年限至70年到100年,並賦予承包者對沙漠的使用、收益、流轉和承包經營權抵押、擔保權能,明晰沙漠治理和生態建設的責任主體和產權主體,鼓勵社會力量按照市場機制發展生態產業,讓更多有識之士投入到綠化沙漠和生態產業中來,讓沙漠綠起來,讓那些綠起來的沙漠不再返黃。  (原標題:全國政協委員王文彪談治沙:荒漠化比戰爭更可怕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exnjrjgg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